-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院系速遞
- 中央美院韓濤教授來我校做《消費與時尚》講座
- 2017-11-20
- 來源: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
- 作者:何懿芳 指導教師:張茜艾 王文鳳
- 編輯:宋冰瀅 周瑞娟
- 閱讀次數:
-
為解決研究生們的學術問題并進行理念探討,11月14晚,中央美術學院韓濤教授在我校綜合樓小劇場做主題講座,向觀眾們揭示了意識形態批判,文化模板的生產與內在性抵抗的可能性。北校區2017級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學生參加講座。


韓濤教授是中央美院美術學碩士暨設計學博士,國際交換工作室合作導師,副教授暨建筑學研究生部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建筑藝術委員會副秘書。

整場講座圍繞一個主旨和三個問題展開,即“我不消費現實,我消費理論;我不關心現實的時尚,我關心思想的時尚”和Apparatus:資本歷史進程的梳理、精神分析和批判;Mechanism:商業模型的產生與發展;Installation:當代藝術的批判路徑和如何在資本邏輯內部批判資本。簡言之,即“去昧”、“建模”、“對抗”。對于去昧,韓濤教授指出一個能幫助研究者找到時代特征的有趣且有效的方法——看《新周刊》等時事雜志的封面。通過一些具有時代烙印的關鍵詞可以讀出世態的動向。把握時代,這也是一個設計師,一個思考者必備的技能。對于建模,他不可避免地提到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消費在這里絕不是淺薄的買賣關系,而且雜糅了產能過剩,生態危機和消費心理的文化模板。他指出,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社會是一個“消費社會”,大量的生產導致了產能過剩,而藝術家此時扮演著一個“推銷員”的身份,他們通過表面差異化的包裝方法使得內在標準化的商品具有誘惑力,從而激發顧客的購買欲。韓教授在講完“建模”部分后,為同學們指出了兩條出路:一是做一個協助資本主義的“推銷員”,二是做一個發明或引進文化模板的對抗藝術家。他指出,對抗的可能性多種多樣,且“破窗”比“建塔”要容易的多,只要抓住資本主義的漏洞,打破規則,就有可能引起資本主義的注意。他提出了非常多的方法,如“身份政治”、“黑客邏輯”、“短路與中斷”、“程序化的雜交”及“對未來學的研究”等,使同學們受益匪淺。


最后,韓教授將人比作洪流中的三種物品:葉子、石子、礁石。葉子代表著隨波逐流的大眾;石子好比一個小有能力的設計者;礁石就如在資本主義的洪流中激宕起千層浪花的大藝術家。他對在座的同學都寄予厚望,希望所有人都能成為“礁石”,取得卓越成就。講座結束后,現場兩位同學分別提出學術性問題,韓教授一一予以了建設性的解答。本次講座不僅解答了同學們的困惑,更讓同學們認識到從本質和理論思考問題的重要性。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