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院系速遞
- 藝術設計與心理的碰撞
-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創意服裝秀
- 2015-11-27
- 來源: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
- 作者:付嬈
- 編輯:王玉敏
- 閱讀次數:
-
2015年10月16日15:00,服裝與服飾設計109、110兩班的同學們經程悅杰老師的組織,在籃球場舉辦了《天空之城——創意服裝秀》。服裝表達的是設計師的想法,想法來源于心理活動。班主任黃雅梅老師鼓勵大家思考自己設計的作品背后所蘊含的心理含義,并為自己的服飾作品命名。這場創意服裝秀是兩班同學近一周心血的結晶,從構思設計到買材料制作,從徹夜思考到四處奔波,載滿了同學們對第一件服裝作品的熱情誠心,也傳達著每個人不同的心理狀態和所思所想。而最后在《天空之城》不絕于云霄的旋律下,同學們穿著自己的作品向全場展示,全紙制的純白有如空谷幽蘭,亦如蒼穹中的白羽,演出效果艷驚四座。這些作品的內涵是更耐人尋味的。10班的多位同學向我們介紹了她們的作品和創作時的想法。她們大多都傳達著對樂觀向上、堅不可摧的贊美。其中吳婉琳、林悅同學的作品《重生》以百合為靈感,寄托著樂觀的心態與對希望的執著:“百合有重生的花意,代表一切不好的事情都會慢慢變好”;李奕宣、李媛同學的《天空之蜂》表達“脆弱的外表下有一顆堅強勇敢的心”這一理念;另一方面,也有的同學表達著心理活動中復雜矛盾的部分:付嬈、納丹陽同學的《惡之花》以曼陀羅花為原型,展示了這樣一種極端之美:“曼陀羅既是劇毒之花,可使人昏厥乃至死亡;亦是入藥之材,可挽救生命于水火。這是一種美妙的矛盾,它模糊了劣之至與善之至的界限。我們的作品是一個迷惘絕望并純潔至璞的矛盾體,蒙著雙眼在天堂與地獄的狹間游離”;李依楚、李潔瑩同學的作品《重構》的含義是:“將幾何圖形加以鏤空重構起來”這像是思想不斷地拆散與重組的過程。9班同學的設計也充滿著對自己獨特的內心的解讀。其中劉晶、譚迪的作品《殘缺美》靈感來自汽車表盤的齒輪,有著這樣的含義:“‘完美即是不完美’,這件作品來自未完成的靈感初現,沒有精雕細琢的細節,卻有奇妙的神韻。這表達了一種生活態度,即我們的生活就是不斷修改未完成的一件作品。凡事都不可能完美,但正因有這種遺憾,才會讓人有更積極地面對明天的想法。而相反,這才是完美人生應該有的態度”這一想法不光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殘缺美,更啟發了當下浮躁極端的社會心理,引起了我們反思,是否應該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而不是以糾結激烈的姿態不斷地否定自己。2015級新生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無論是設計,還是內心。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