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精品影视高清无广告播放 ,国产欧美一级A片无码免费下_4K免费播放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字號: A A A

  • 預告 | 美麗的神話 楚漢觀照——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研究與藝術創作展即將開幕
  • 2024-07-28
  • 來源:美術學院
  • 作者:美術學院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美麗的神話

    楚漢觀照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研究與藝術創作展


    主辦單位

    北京服裝學院

    湖南博物院


    承辦單位

    北京服裝學院

    美術學院/服飾文化研究院


    協辦單位

    鴻鈺文化

    圣軒珍品

    湖南奧華極悟傳媒有限公司


    展覽時間

    2024年8月5日——10月28日


    沉睡千年

    你依然不朽

    你是南楚的瑰麗

    你是大漢的包容

    你是華夏五千年的蠶桑密碼

    ……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兼容并包,多元一體。溯源而上,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文化大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形成的重要時期。先秦時,楚文化是南方文化的代表,而西漢前期的文化觀念又與楚文化一脈相承。在悠悠歷史長河中,楚漢文化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早期中國的藝術光芒。一場名為“美麗的神話 楚漢觀照——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研究與藝術創作展”的盛宴即將在8月5日拉開帷幕。

    1972至1974年發掘的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是20世紀世界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承載著楚漢文化的高度與深度。其出土文物至今仍是衡量漢初社會文化發展的實物標桿,具有難以估量的歷史文化價值,尤其是出土的絲織服飾等,無不體現了楚漢的審美潮流。此次展覽主創團隊——北京服裝學院師生深度聚焦馬王堆漢墓考古發現,以楚漢時空傳承至今的服飾等文物作為藝術創作源泉,創作出39組(360件)作品,涵蓋數字影像、染織服飾、繪畫、篆刻、雕塑、漆器等多種藝術門類作品,不僅展現出主創團隊對馬王堆漢墓出土染織服飾的文化研究成果,更反映了對中國傳統藝術潮流的創造性轉化。

    展覽作為“紀念馬王堆漢墓發掘五十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旨在賡續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溯中華民族之源流,辟傳承創新之路徑。展覽共分為五個單元——天施、地化、人事、導引、未央。藝術品原作、影像裝置、光影場景結合,更有湖南博物院的數字影像作品多維度地深化展覽主題。沉浸式的觀展體驗將帶我們穿越時空,回溯馬王堆漢墓承載的楚漢藝術潮流,看看楚漢文化因子里能綻放出怎樣的“花朵”,快來解鎖這些密碼吧!


    美麗的神話

    楚地的巫風與神話,使得楚文化超越現實,浪漫起飛。楚地的音樂,激昂與婉約;詩歌,壯麗而細膩;工藝,精美且大氣。其自由、開闊,讓楚的歷史隱約在傳奇神話里。“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從哲學、詩歌、美術里生出的楚漢服飾之風,同樣具有獨特的浪漫氣質和深邃的文化內涵,成為貫中華文化的千年美學。美不可言,方曰“美麗的神話”。


    湖南博物院影像作品《楚巫掠影》

    截屏2024-07-28 22.18.13_副本.png



    作者

    Overdrive數字科技影像藝術團隊


    作品類別

    數字影像裝置


    創作時間

    2023年


    第一單元

    b12.jpg


    日月往來,斗轉星移。在以農耕為主要生產方式的古代國人眼中,“天”是世間萬物生命活力的來源,而風、雷、云、雨等“天象”則是“天”的情感與意志的體現。同時,在古代楚漢文化的生死觀中,它們也是接引逝者的靈魂飛升“天國”的媒介。本單元作品主要由國畫、篆刻、裝置、數字影像幾個品類組成——水墨鳳鳥、工筆荊山、影像空間、經緯時辰、天工開物、楚紋重構……

    b00.jpg

    申卉芪 《鳳語》系列 紙本水墨

    b01.jpg

    黃歡 《萬物系列之31——荊山》 工筆重彩

    b06.jpg

    張景晨 《楚漢·微觀》 篆刻印拓


    第二單元

    b14.jpg


    大地盛德,化生萬物。藝術家們通過對楚地的地理、風物、觀念的理解,通過對楚漢文物中所包含歷史信息的采集、整理,并用藝術的眼光對文物所攜帶的“美學基因”進行解析,進而感受萬物生生不息的哲學思考,將楚韻對飲入喉。本單元作品主要由雕塑、漆器、裝置、國畫、油畫、版畫幾個品類組成——木雕追憶、化繭成蝶、時光輪回、云夢大澤、九歌東君、貼畫羽絹、幸食幸酒、漆奩往跡……

    b08.jpg

    關立新 《追憶系列》 木雕

    b02.jpg

    張楠 《幽篁里》 裝置

    b07.jpg

    曹若蔥 《暾將出兮東方》 絹本設色


    第三單元

    b16.jpg


    “人”與“天”“地”合稱“三才”。《道德經》有言:“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古代中國哲學觀念中,一方面重視以“天地”為代表的時空環境和“道”所涵蓋的客觀規律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強調人對時空環境和客觀規律的探索、利用與自我價值的實現。本單元作品主要由雕塑、繪畫、紡織、刺繡幾個品類組成——漢人錦衣、四經絞羅、止戈為武、長壽茱萸、乘云信期、金秋夏火……

    b09.jpg

    賈寶鋒 《錦衣》 工筆重彩

    b11.jpg

    黃釗、金奚巖 《止戈為武》 雕塑

    b10.jpg

    王皙知 《金秋夏火》 紙本重彩


    第四單元

    b18.jpg


    導氣令和,引體令柔。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導引圖》是這一養生觀念的圖像闡釋,四十余個姿勢各異的運動人像,展現了西漢時期健身運動的面貌。多位藝術家對“導引”做了不同風格的創意表達,早期中國的藝術精神經由楚漢時空,傳續到當代,到未來。本單元作品主要由國畫、油畫組成,想要探尋最契合國人的健身秘籍,不妨來看看盛行于兩千年前的健身養生手冊。

    b13.jpg

    尹鵬 《導引圖·關于四十四個漢代人的素描》 紙本水墨

    b17.jpg

    李展 《棲居狀態》 布面丙烯

    b19.jpg

    于英娣 《八段錦》 紙本設色


    第五單元

    b20.jpg


    探賾索隱,淺予深深。如果說展覽的前四個單元指向的是歷史,是時間的“來處”,那么這一單元講述的則是“未來”。楚漢服飾文化博大精深、探索不盡、流傳不朽。從這些創新嘗試中,我們可以看到以楚漢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文化遺產,如何多樣化地弘揚與發展,如何滋養當代人的心靈。本單元作品主要由服飾、首飾、動畫、繪畫、繪本幾個品類組成——楚服復原、十二月神、感通三界、朱衣彩繪、大漆瀾色……

    b21.jpg

    蔣玉秋團隊 《長壽未央——仿馬王堆漢墓出土長壽繡直裾袍》 服飾復原

    b03.jpg

    趙祎 《瀾色》 首飾

    b05.jpg

    馬浩然 《通感三界》 數字繪畫


    距離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已過去半個世紀。這座古墓的主人和那個曾經輝煌、強盛的王朝,早已沉睡在歷史的深處。然而,步出這座展廳的人們一定會發現,千年前華夏文明的炬火從未黯淡。它正在一群當代學者與藝術家們的手中薪火相傳,煥發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照亮我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藝術家團隊

    b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