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絲綢之路服飾傳承與創新設計人才培訓”項目開班儀式在北京服裝學院舉行
- 2024-09-04
- 來源:美術學院
- 作者:美術學院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9月3日,由北京服裝學院承擔的國家藝術基金“絲綢之路服飾傳承與創新設計人才培訓”項目(以下簡稱項目)開班儀式在我校藝術樓二層圓桌會議室舉行。北京服裝學院院長賈榮林教授、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暨創新設計中心名譽主任劉元風教授出席,科學技術處、美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相關負責人、教授代表,以及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暨創新設計中心研究人員和項目全體學員參加。開班儀式由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暨創新設計中心執行主任崔巖主持。

開班儀式
賈榮林在致辭中對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表示感謝,對授課專家、參訓學員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多年來,北京服裝學院致力于開展傳統服飾文化理論研究,圍繞傳統服飾搶救傳承與創新設計開展了大量工作,在絲綢之路文化的研究與創新設計領域擁有獨特的優勢資源與深厚的歷史積淀。2018年,北京服裝學院聯合敦煌研究院、英國王儲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敦煌文化弘揚基金會,共同成立“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暨創新設計中心”。在團隊的辛勤努力下,取得豐碩成果。絲綢之路文化是在古代絲綢之路貿易和交流通道上形成和發展的獨特文化,具有豐富內涵和深遠影響。本次項目的立項是國家藝術基金會及專家對我校以往工作的認可和鼓勵,將進一步推動我校絲綢之路文化的研究與設計創新工作,對于推動絲綢之路的傳承與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打造絲綢之路服飾文化研究與創新的學術高地。期待學員們充分利用學習機會,取得優秀成果。

賈榮林致辭
北京服裝學院特聘教授常沙娜先生通過線上視頻致辭。她希望通過培訓項目讓更多人認識到絲綢之路服飾文化的藝術價值,在傳承的基礎上,根據新時代發展需求,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傳統服飾藝術注入新的活力,更好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繁榮發展,服務人民美好生活。

常沙娜先生線上致辭
北京服裝學院科學技術處處長王永進、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梁宇分別介紹了學校近年來持續發揮設計力量服務國家重大項目取得的豐碩成果和美術學院的特色。

王永進介紹學校服務國家重大項目成果情況

梁宇介紹美術學院特色
劉元風教授表示,項目團隊將竭盡全力為此次培養做好各方面服務工作。他介紹了課程安排及師資隊伍情況,希望學員們能夠在這段時間里努力學習、刻苦實踐,專業上有較多收獲,能力上有較大提升,設計出好的作品,為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做出更多貢獻。

劉元風介紹項目安排情況
教師代表王群山在發言中介紹,項目旨在扶持新時代中國美時尚創意設計力量,多元化探索東方美學的當代性與世界性表達,在開放包容中創造出以中華優秀服飾文化為支撐的中國時尚語言和精神氣質。學員代表孫婷表示,將努力提升自身文化修養,堅持守正創新,為中華文化繁榮和發展貢獻力量。

王群山發言

孫婷發言
絲綢之路作為東西方交流的關鍵通道,擁有深遠且多元的文化意義。本次培訓項目的實施旨在對絲綢之路文化展開深入探究,并依據新時代的發展要求與需求,進行創新設計及當代轉化。這對于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彰顯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根據項目特點,培訓課程主要分為理論、設計和專業考察三部分,為學員詳細闡述絲綢之路服飾文化、藝術的內容和形式,分析傳承與創新設計的應用元素,指導學員對絲綢之路元素進行服飾創新設計。根據創新設計的方法和規律,結合適當的形式與工藝,錘煉設計方案,實現設計作品落地,形成理論學習、實地考察和設計實踐一體化的科學培訓體系。
本次培訓項目師資隊伍強大,來自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新疆龜茲研究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社科院、北京服裝學院的多名知名專家、學者聯合授課,力圖開拓絲綢之路文化研究、傳承和創新設計新局面,培養絲路文化研究和創新設計的高端人才,為當代設計賦能,為美好生活添彩。

嘉賓、授課專家、參訓學員合影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