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貫通·融合 | “北服學術講堂”之“交叉學科視域下的沉浸式設計與智能交互”專題講座成功舉辦
- 2024-05-31
- 來源:研究生院
- 作者:張樂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為推進學科建設、提升學術水平、落實研究生教育高層次人才培養目標,5月30日,由校學術委員會主辦、研究生院承辦的“北服學術講堂”第十二講在綜合樓科技報告廳舉辦,邀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沈旭昆教授做“交叉學科視域下的沉浸式設計與智能交互”專題講座。作為北京服裝學院高層次人才培養學術月重要內容之一,黨委書記周志軍、院長賈榮林出席,師生代表近百人參加,校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生院院長蘭翠芹主持。

專題講座
沈旭昆教授介紹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科建設發展歷程,并重點說明了新版學科目錄調整后設計學學科發展的新模式。2022年新版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中,設計學調整至交叉學科門類下,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設計學學科強調交叉性、前瞻性和創新性,建設以沉浸體驗與信息藝術設計、產品創新設計及人機工程為特色的學科方向。在交叉學科視域下,設計學學科在“沉浸式媒介設計和智能交互”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以物理對象為中心的MR交互界面設計、VR環境下的互聯網訪問頁面設計、拓展沉浸式媒介設計、創新跨媒介展示設計均進行不同場景下的應用實踐,且在傳播航空航天精神、服務國家文化傳承等方面獲得廣泛關注。

沈旭昆教授作講座
蘭翠芹在總結發言中提到,講座中展現的先進沉浸互動技術、多模態沉浸呈現技術等顯示了科學技術對于設計的強有力支撐作用,對我校交叉學科建設具有借鑒和啟示意義。交叉學科研究是當前學術界的前沿和熱點,希望未來加強雙方合作與交流,探索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賦能學校學科發展的路徑,通過學科交叉孵化成果,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現場師生就智能技術賦能服裝設計、未來設計學學科快速發展的驅動力、虛擬現實文化遺產保護等話題與沈教授交流互動。

領導、嘉賓合影
專家介紹
沈旭昆,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計算機學院、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戲劇學院客座教授,兼職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系副主任、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美育中心主任。擔任國家信標委SC24工作組專家,中宣部024重大工程技術咨詢專家,中國仿真學會、中國圖學會常務理事。
長期從事數字媒體、虛擬現實領域的科技與藝術交叉研究與設計應用工作。主持完成了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課題“基于混合現實的冬奧會態勢可視化與會商技術”、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虛擬融合協同工作環境技術與系統"、科技奧運項目"虛擬奧運博物館建設"、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項目"中國數字科技館——博覽館"、中國科協重點項目“虛擬科技館”、教育部重點工程項目“數字航空航天博物館"、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一帶一路視域下的花兒數字化網絡推廣”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50余項。在《中國科學》、TVCG、TIP、IEEE VR、ISMAR、VRST等國內外一流學術刊物和會議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0余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10)、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3)、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獎(2002)、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2013)各1項。主持教育部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科藝融合”背景下藝術設計拔尖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市高校教改項目“工科背景下高校科藝融合的美育體系構建與實踐”等教改項目,“大學數字博物館建設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根植國家級多學科交叉科研基地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生態的構建與實踐”獲北京市教學成果特等獎(2021),“科藝融合理念下“223”綜合素質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2021)。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