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北京服裝學院師生作品參展第十九屆世界漫畫大會
- 2023-11-13
- 來源:藝術設計學院
- 作者:藝術設計學院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由北京服裝學院協辦的第十九屆世界漫畫大會于11月4日至8日在河南安陽舉辦。大會期間,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受主辦方邀請,在古都安陽舉辦兩場專題展覽及一場工作坊活動:在中國文字博物館舉辦“非靜態:圖像與文本—國際青年設計師交流聯展”,在中國文字博物館甲骨學堂舉辦“漫畫甲骨”工作坊,在安陽市文體中心舉辦“文化數字化成果展”。以展覽、活動方式,將近期文化數字化、圖像與文本相關教學成果進行梳理并面向社會發布,共商文字與圖像的可能性。
一、中國文字博物館——
非靜態:圖像與文本—青年設計師創作展
作為此次活動的主展覽之一,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聯合中國文字博物館,邀請眾多青年設計師及院校,合作舉辦“非靜態TRANSTILL:圖像與文本,青年設計師創作展”。展覽展示字體、漫畫、插畫的非靜態屬性 ,并形成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年設計師的流動對話關系。以文字作為中華文脈的序引線索,展覽呈現過往在字體設計、插畫、漫畫、動畫及文化傳承創新中的部分工作成果,與中國文字博物館形成一種互文關系。在此基礎上,邀請優秀國際青年設計師參展,打破單向單幀、獨立、靜態的閱讀關系,探討“非靜態”在不同領域中的可能性。

受邀出席世界漫畫大會的領導嘉賓到展覽現場參觀指導
展覽以四個篇章展開:
01
字體:個人意趣到公共選擇
從古至今,字體凝結并承載著個體情感、思想和創造力。它的字形、字體記錄個人意趣,亦是社會變革的縮影。而今,對于字的選擇開始帶有公共屬性。既出于易讀性、清晰傳達、媒介適配的多重考量,也平衡必要時的個性表達。

參展藝術家:郭曉曄、李煌、韓誠、黃佳、高順澤、趙嘉琪、趙海鈞、吳樂儀、王怡寧、王心悅、宋士奇、彭鈺婷、李昊晨、裴天翊、于正罡、宋昊鐸、高潔、季天禹、王珺、胡懿、邵文茜、包濛、武志敏


部分參展作品(高順澤、黃佳)
02
漫畫、插畫與手工書:圖像文本交織下的當代視覺暗喻
漫畫作為當代視覺暗喻載體,在當代藝術中具有獨特表達方式和影響力。透過其獨特的符號語言和圖像表現力,以直觀且幽默的方式讓觀眾反思現實、社會和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插畫則更多表達美和情感,將抽象的概念和情感轉化為具體的圖像,使得觀眾通過視覺的方式去理解與感受。手工書的閱讀更難以界定,它是私人化的、隨翻閱帶來的個體流動感受。


觀眾在現場翻閱手工書籍
參展藝術家:王寧、姜澤、董照妤、王小伊、陳璐、麥嘉玲、劉俊瀟、唐白羽、馬健萍、高春雨、劉同、趙澤宇、李諾晴、朱蕾曄、許鑫程、楊京晶、庫豐盈、曾燦、周夢琪、徐劭沖、李彪、郝雨、于曉祿、馬健萍、覃紫沁、李瑾、向廷藝、武雪、佟子涵、劉潘堅、李松純、蔣茜、施愛妍、樂芮 Lera、廖境概


藝術家手工書作品參展藝術家:馬鍇毅(馬半月)、安子緒、戈戈、shalala、困困 Kk、劉富臨、Heeeeeqiyu、苗yu一只白、郝蘇里(蘇里)、程亞男(茶楠)、宋汐文(ROOT)、N個周周、六重浪SIXFOLD
*藝術家手工書板塊由CLICLIP特別組織
03
媒介:從洞穴、紙張到屏幕
原始人居住在山洞前端或洞口附近,將自己所看到的動物,以超于現實的尺寸,用燒焦的炭筆繪制在洞穴深處。創作是創作者把自己對觀念轉變為作品的一個實踐性的制作過程,是藝術家把“心象”轉變為“物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觀念直接影響著創作者對媒介的選擇。屏幕又一次拓展的人類的創作和觀看方式。因而,如何利用媒介傳達,依靠何種形式傳達,就帶有創作者自己的獨特個性色彩。


參展藝術家:209Whiskey、A&D動畫、田潤金雨、陳小波、鄧舒洋、盧思羽、王世琦、任嘉欣、朱俊穎、賴銳嘉、馮彥蓉、郭潛潤、池健銘、宋佳桐、陳希幔、吳雨蝶

噴泉主題插畫動畫系列參與藝術家:209Whiskey,Double多寶,Margaret.lor,STOP 小夢與阿喪,ZERO啊志,阿池ninitoo,拔禾助長,貢昕,棍棍,畫畫的舜八,芒司特,貓春Pkaqiu,秦小繪,無了了三爺,西樸SYPO,秧琪yoki,一椿,有外星人到訪,約翰強尼,朱夢瑤
*噴泉主題插畫動畫系列與ROOM114合作
04
超越現實:VR構建圖像想象空間
在虛擬現實所構筑的空間里,既可以超越現實也可以去還原現實中無法到場的記憶。此篇章中呈現的作品《有榕》,那棵在廣西榕津的大樹,依舊是20年前社戲的場景。

小觀眾在現場觀看VR影片《有榕》
參展藝術家:潘秋實《有榕》,2023
二、中國文字博物館甲骨學堂——“漫畫甲骨”工作坊
展覽期間,由藝術設計學院馬藝榕老師主持“漫畫甲骨”工作坊,觀眾參與熱烈。甲骨文起源于公元前十四世紀的商朝晚期,被刻于龜甲和獸骨上,用于占卜并記錄重要信息。它是中國古代文字的最早形式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刻的文化價值,直到今天,人們使用的很多文字,都可以追溯至那一片片古老的甲骨。甲骨文的每個字的造型和結構都經過了古人的精心設計,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視覺美感。閱讀甲骨文更像是一項有趣的文化解謎游戲,吸引人們嘗試去破譯這些古老的符號。


工作坊現場

基于甲骨文的漫畫手工書創作
在工作坊中,馬藝榕老師帶領大家打開想象力的大門,運用甲骨文特有的造意方式,創作出獨一無二的漫畫加密書,并將工作坊作品在“圖像與文本—青年設計師創作展”中進行作品分享。

作品分享現場
三、安陽市文體中心—文化數字化成果展
在安陽文體中心,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受邀參會。此次共有20個板塊,有40位老師及同學的項目成果展出。其中包括:與數字時尚、數字虛擬人相關:李白城市形象盛澤虛擬人、震澤形象、游戲化、數字時尚潮玩動畫、三星堆NFT、與品牌合作數字服裝等項目;也有數字在多領域的應用如:城市數字生成、數字賦能街區設計、Motionpedia、設計馬拉松、Motiopedia、眼動儀交互感應游戲項目;也有文化傳承項目:民族紋樣故事動態化、龍騰虎躍、數字兒童游戲、人物傳記、時尚插畫等項目。藝術設計學院寧兵、李若巖、常煒、杜盡知、王擴、馬藝榕、汪潤東、宋懿、于曉洋、尹麗賢、劉暢、肖璐然、李煌、車飛、丁肇辰、王凱翔、王寧、任磊、熊紅云等老師團隊作品參展。


文化數字化成果展覽
展覽期間,我校師生與河南廣電局、安陽文旅集團對接交流,期待未來更多優質文化資源來到河南安陽。河北省邢臺市文旅局王玉紅老師仔細觀看每一個展臺和每一件作品,詳細了解作品設計理念、創意來源和制作過程,對師生的專業能力和創作熱情給予好評。她希望學院堅持產教融合,對接地方文旅文創、鄉村振興和文物保護等地方文化產業發展需求,加快師生作品的推廣與應用,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設計藝術智慧和力量。

天津神界文化劉瀅老師對本次作品展的視覺呈現效果、藝術表達水準與學術應用價值給予高度評價,充分肯定其創作精神與指導老師的辛勤耕耘。并就設計作品的創意理念、形制過程、社會效用與師生進行細致交流,為以后學生設計的作品更好的走向市場做出了鋪墊。
安陽師范學院師生專程前來中國文字博物館觀展,與我院師生一起,分享作品創作過程和心得體會,讓擁有相同深度愛好的人得以相互熟識,相互欣賞,進而創作出優秀作品。

展場志愿者與安陽師范學院師生合影
古都安陽是早期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古稱殷。這里是世界文化遺產殷墟所在地、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被譽為“中華字都”。北京服裝學院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弘揚,將理論研究與創新實踐相結合,藝術設計與科技創新相結合。在此次第十九屆世界漫畫大會中,北京服裝學院在安陽文體中心和安陽漢字博物館所舉辦的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項目成果展、國際青年設計師交流聯展及工作坊,是院校在及相關產業的教學及科研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展覽后續也將挑選部分精華內容,在北京服裝學院及平谷電站美術館進行巡展,將知識及成果游牧展出。

展覽主辦: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中國文字博物館
展覽協辦:冪度設計建造有限公司
展覽概念及文本:肖璐然
項目統籌:劉暢
空間設計:趙冠男
視覺設計指導:朱天航
視覺設計:陳凱昕 黃舒婧
工作坊組織:馬藝榕
現場布展協調:馬藝榕 王擴
信息整合:王擴 王寧 姜澤 李煌
藝術書統籌:CLICLIP
公眾號排版:馬靜
展場志愿者:潘秋實 馮彥蓉 宋佳桐 王秋韻
學術指導:丁蕾 車飛 張倩 常煒 詹凱 郭曉曄 韓誠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