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對奧運吉祥物和可持續概念在奧林匹克主義下的思考”專題講座在我校圓滿落幕
- 2018-10-31
- 來源:奧運服飾文化研究中心
- 作者:張野夫 攝影:孔藝霖
- 編輯:宋冰瀅
- 閱讀次數:
-
10月23日上午,國際奧委會品牌顧問、雅典2004奧運整體形象景觀設計創意總監西奧多拉·瑪莎里斯(Theodora Mantzaris)的專題講座——“對奧運吉祥物和可持續概念在奧林匹克主義下的思考”在北京服裝學院藝術報告廳舉行,在場的聆聽者們都受益匪淺。


本次講座旨在響應聯合國提出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主要目標并結合國際奧委會以“可承受、可收益、可持續”為核心概念的“新規范”,實施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同時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冬奧會提出的“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理念。

講座第一部分圍繞著“可持續”的主題展開,西奧多拉講解了國際奧委會2020的特別議程,這個議程將作為整個國際奧委會在此時間內所有行動的綱領。該議程以“公信力、可持續和青年化”作為三塊基石,同時包含國際奧組委對于可持續發展的新決策,還講解了國際奧委會可持續發展決策對于聯合國2030計劃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以及國際奧委會可持續發展重點關注的五個領域。


在“可持續”主題下,她回顧了歷屆奧運會中在環境保護方面起到先驅作用的兩屆奧運會,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季奧運會推行了環境保護的國家政策,2000年悉尼奧運會在能源使用、水資源保護、防止污染和保護自然環境方面都設立了新的標桿。同時詳述了歷屆奧運會中對于可持續發展作出的舉措,比如2002年鹽湖城奧運會的全球種植計劃,2004年雅典奧運會成立奧林匹克環境保護聯盟,2006年都靈冬奧會對減少溫室氣體的措施,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奧運場館建設中使用環保材料,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在賽道的建設中使用回收的環保材料,2012年倫敦奧運會建設了歐洲150年來最大的城市綠色公園,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3-P計劃(Planet-星球,People-人類,Prosperity-繁榮)和2018年平昌冬奧會建立節能環保的場館賽道。


從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3R”(Reduce-降低,Reuse-再用和Recycle-循環)引出東京奧運會在可持續方面的新動作和計劃。東京奧運會在獎牌制作的原材料上別出新意,全是由收集的廢舊電子設備再加工而制成,并且東京奧組委號召全國群眾參與這項環保活動,讓奧林匹克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又使奧林匹克有了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可持續發展概念對于奧運會制服設計的啟發,可持續發展在服裝面料發展上的應用,列舉了H&M、Timberland、Stella McCartney and Parley、Nina Marenzi、Puma等等行業中實際例子。同時還分享了由香蕉、菠蘿、咖啡豆、荷花做成的面料、蘋果皮和蘑菇做成的皮革以及桉樹葉子做成的纖維。


西奧多拉提到中國是高速發展的國家,在可持續發展方面2008年的奧運會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并且在不斷地保持著可持續發展的行動,西奧多拉分享了國外媒體對于中國在可持續發展中的贊賞。
講座第二部分對奧運吉祥物展開了進一步解讀,分享了歷屆奧運吉祥物背后的故事和他們的設計,詳細講解了2004年雅典奧運吉祥物設計以及2016里約奧運吉祥物設計及應用,生動活潑地為我們展示了眾多可愛的吉祥物。



通過本場專題講座,師生更詳細地了解了國際奧委會在可持續發展建設中的行動綱領,更深刻地理解了奧林匹克精神和文化,同時還感受到舉辦奧運是一個國家領會奧林匹克的精髓、融合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可持續發展深植于人們心中的很好的機會。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