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北服教師劉瑞璞、常樂合著《阿里“改巴”中國西藏服飾的原生藝術》獲2023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后期資助項目立項
- 2024-03-08
- 來源:科學技術處
- 作者:科學技術處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近日,教育部公示2023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后期資助項目評審結果,共計104個項目通過評審,其中24項重大項目、80項一般項目。一般項目是從全國31000多申報中篩選,北京服裝學院《阿里“改巴”中國西藏服飾的原生藝術》項目脫穎而出,是104項中唯一的藝術設計學項目,充分展現出我校藝術研究、理論創新的能力和學術實力。
《阿里“改巴”中國西藏服飾的原生藝術》項目通過歷史地理學、圖像學和比較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以改巴標本、田野調查為研究線索,取得重要學術發現,彌補藏學民族交流史中服飾原生藝術的學術科研空白,得到評審專家一致認可。學界認為不研究阿里,就不能認識西藏,可見阿里服飾藝術是西藏重要的原生文化,改巴便是其標志。改巴所承載的古老信息可追溯到古象雄時期文明的母系氏族文化,展示西藏服飾文化亦教亦俗的傳統社會生態,反映宗教斗爭與融合的“伏藏文化”印跡,揭示婦屬改巴與邦典傳承與“反哺”的西藏獨特服飾文化現象,蘊涵藏漢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刻性和歷史地理學特征,改巴便是中華民族一體多元文化特質、古老藏漢民族涵化的生動實證。

西藏阿里寺廟調查
挖掘藏族服飾藝術的原生形態與發展過程,對認識西藏文化和藏漢民族交流史具有重要意義。劉瑞璞教授帶領研究團隊,曾經八次進藏,三次進入阿里地區進行深度學術調查,完成了在海拔五千米的岡仁波齊徒步60公里的宗教轉山體驗和民俗、宗教、考古等學術考察。研究團隊發現改巴可謂是西藏教俗文化的一部衣書,記錄了從古至今教俗文化的變革與發展,看到了佛苯斗爭的結果,以及最終走向融合在世俗社會的投注,從改巴以“釋苯必隱”的表現形式蘊藏在圖符和色彩系統之中。伏藏文化是在苯教、佛教的斗爭和融合中,成為藏學獨特文化現象生動實證,挖掘改巴的“伏藏”內涵也是本研究重要的學術發現。通過比較研究發現改巴和邦典,存在傳承和反哺現象,因為其都承載了氏族文化信息(婦女專屬和權威)也記錄著從游牧(披單)到農耕(圍裙)文化的轉變軌跡,形成改巴和邦典圖符與佛教的同構。邦典晚于改巴的文化信息“反哺”給改巴,使得改巴和邦典在藏傳佛教文化的滋養下逐漸壯大,而改巴記錄了比邦典更加完整和久遠的西藏服飾乃至西藏歷史文化的信息,這就是改巴原生藝術的文獻意義所在。研究團隊的學術發現和成就奠定我校在藏學服飾文化研究高地的重要學術地位。

阿里改則保留傳統服飾的藏民
岡仁波齊學術調查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