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民族服飾博物館參加“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2018北京地區博物館界新春聯誼會”
- 2018-01-22
- 來源:民族服飾博物館
- 作者:安蕾
- 編輯:宋冰瀅 周瑞娟
- 閱讀次數:
-
1月19日下午,由北京博物館學會主辦,北京高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北京高校博物館聯盟承辦,北京黑油數字展覽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2018北京地區博物館界新春聯誼會”舉行。

國際博物館協會副主席、中國博物館協會秘書長安來順,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劉超英,北京博物館學會秘書長崔學諳,北京博物館學會12個專委會主任,首都博物館、郭沫若紀念館、北京汽車博物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高校博物館館長及相關負責人120人出席了本次活動。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劉超英女士致新年賀詞,充分肯定2017年北京地區博物館取得的豐碩成果,稱在很多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遺產保護和博物館工作高度重視,在新的一年里,要乘勢借力,實現每個館的小目標,就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大目標里,體現出我們每個博物館人的貢獻。

國際博物館協會副主席安來順先生代表國際博物館協會、來自全世界的37000名博物館工作者和博物館機構,對北京各博物館的同行們表示祝福,對2017年北京地區博物館在學術研究、行業引領、專業發展上做出的巨大努力和豐碩成果表示祝賀。安來順先生說,2017年對從事文化遺產工作的同行們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傳承、保護、創新”成為我們2017年文物和博物館工作的主旋律,也為工作不斷開拓提供了新的空間。2018年,是我們全面學習貫徹十九大關于文物保護、利用文化遺產并保護傳承精神很關鍵的一年。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媒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羅青、北京博物館學會博物館展覽推介交流專委會主任祁慶國等代表也作了大會發言。

郭沫若紀念館館長趙笑潔,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杭侃,北京汽車博物館館長楊蕊,北京文博交流館館長薛儉分別從闡述了各自“新思想、新主張、新作為、新變化”的辦館理念,對博物館未來的發展作了展望。

活動中,北京高校博物館專委會與北京黑油數字展覽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行業與科技企業戰略合作協議,并為企業頒發“文博科研與教學實踐基地”牌匾。雙方的聯手全面合作,必將對高校博物館智能新科技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

最后,北京博物館學會秘書長崔學諳作新春寄語。他提出了2017年北京地區博物館的幾大亮點,以及今后北京高校博物館努力的方向,即從深厚走向寬廣。高校博物館舉辦的全國高校博物館論壇,就是在這方面進行的有益實踐。他說,要正確認識評估,要看到成績,更要看到問題,“成績不說跑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自己館舍要精致,大千世界才精彩。影響博物館發展的問題在于軟件,科研滯后是制約博物館發展的關鍵。而科研滯后,是因為業務隊伍骨干的建設不夠。要培養有世界眼光的、有專業水平的業務骨干隊伍。博物館的本質是物的文化。今后的博物館,要在文物本體的研究上下最大的功夫。在博物館的原創產品上下最大的功夫,這樣,我們才能在未來提高一大步。 會議期間,我校民族服飾博物館館長賀陽與相關單位進行了交流。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劉超英對我館的建設非常關注,并對我館舉辦的展覽、數據庫建設、微信公眾號等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作為中國第一家服飾類專業博物館,收藏、展示、科研、教學是不變的定位。國際博物館協會副主席安來順先生、北京博物館學會秘書長崔學諳的致辭,都對我館今后的工作是有益的指導。崔學諳秘書長提出的“要在文物本體的研究上下最大的功夫”,這就要求我們加緊對庫存藏品的核實、整理、登記,摸清家底,為今后的科研、教學、展覽等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要在夯實民族服飾數據庫建設、培養專業化業務骨干隊伍、加強民族服飾研究,打造特色精品館舍上下大力氣。成為中國服飾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臺,成為民族服飾文化的基因庫,為傳承、創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發揮重要的作用。 2018首都博物館界新春聯誼活動,加強了北京地區博物館界、博物館與文博科技企業間的溝通與交流。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