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人民網刊發我校學生記者參與首都大學生采訪團撰寫稿件
- 2017-07-31
- 來源:黨委宣傳部
- 作者:學生記者 高鶴
- 編輯:宋冰瀅
- 閱讀次數:
-
7月23日至7月31日,我校宣傳部學生記者高鶴參加了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人民網主辦的“穿越千年絲路,探尋中國印記” 首都大學生記者團集體采訪活動,并與上海、西安的同學一起進行采寫活動,收獲頗豐,受益良多。以下為高鶴參與活動時發表在人民網上的文章:
敦煌壁畫守護者:文物都是脆弱的
2017年07月30日12:17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編者按:7月24日,來自北大、清華、北航、北服等高校的首都大學生采訪團,赴西安—楊凌—蘭州—敦煌—張掖進行“穿越千年絲路,尋找中國印記”集體采訪活動,探尋千年絲路中的往事,觸摸絲路的傳承和發展,于探尋中學習,于采訪中傳承。本次采訪活動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人民網聯合主辦。
7月28日,2017首都大學生記者團一行走進敦煌,夏日正午的莫高窟黃沙滾燙、熱浪炙人,可仍然游人如織。窟內光線昏暗,我們的目光只能緊隨著導游手持的冷光源電筒游走,手機拍照也被嚴格禁止。
這么謹慎的展覽方式,才讓我徹底理解了臨參觀前蘇伯民教授的話:“文物都是脆弱的,需要大家共同保護。”蘇教授介紹說,自然侵蝕引起的墻體脫落、變色、褪色等以及人為劃痕、粘貼、煙熏等,包括動植物及微生物的損害都會損毀壁畫。大量游客在某一時段內集中參觀,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會突然增加,壁畫所處的小環境溫度和濕度上升,也會對脆弱的壁畫和彩塑構成嚴重威脅。
蘇伯民現任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所長,已從事敦煌壁畫保護工作十余年之久。他說,為保護壁畫,敦煌研究所已經研究掌握了多項先進的科學技術,但這項工作依然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來自北京林業大學的高陽教授認為,敦煌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一方面是“一帶一路”帶來的影響;二是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比如家長帶著孩子來參觀敦煌壁畫,方向和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因為敦煌壁畫本身面臨的病害就特別多,十分脆弱,大客流量更加劇了壁畫所受到的危害,所以它一直在以一種不可逆的方式消失著。
敦煌莫高窟是中國最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也是佛教藝術中心,屬于世界文化遺產。針對壁畫的保護,記者隨機調查了現場的十余名游客,發現其中多數人對文物保護知之甚少。而當地的導游也反映,莫高窟游客數量眾多,參觀壁畫的過程中,時有拍照、亂丟垃圾、甚至倚靠壁畫等不文明的現象發生。
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處副處長范泉介紹說,文物保護部門經過精確測算,得出結論莫高窟的單日游客最大承載量為6000人次,據此莫高窟采取了限制客流的舉措。但向來夏秋之際是莫高窟的游客高峰期,尤其從今年開始,提前一個月網上發售的每日6000張常規票很快就會全部售罄。為滿足旅客的參觀需求莫高窟又每日出售12000張應急票,但即便如此,景區之中的游客還是有增無減。
“我們能做的只有呼吁更多的游客錯峰出行,”蘇伯民說。他同時透露,莫高窟正在計劃利用現代技術實現虛擬參觀,目前已有所進展。(北京服裝學院高鶴 北京林業大學孫曉寧)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