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北京服裝學院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紀實
- 走進紅旗渠 感受紅旗魂
- 2017-07-16
- 來源:研究生院
- 作者:李燕
- 編輯:宋冰瀅
- 閱讀次數:
-
7月9日,伴著炎炎夏日,兩位指導老師帶領北服2016級研究生代表組成的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林州紅旗渠,開展以“尋訪歷史遺跡,感受革命精神”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期間,同學們參觀了紅旗渠紀念館,實地走訪了青年洞,并采訪了一位親身經歷紅旗渠修建的老者,歷史的一幕幕好似昨天發生一般,將大家帶回到了那段艱苦難忘的歲月。這使同學們切身體會到先輩們無私奉獻的精神。通過這一天的參觀與走訪,大家都仿佛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深深感受到“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踏著清晨的腳步,歷經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同學們順利抵達了紅旗精神的發源地,來到紅旗渠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雖說在來之前,大家對林縣和紅旗渠人民的艱苦奮斗歷史有初步的學習,但聽完講解員講述的紅旗渠建設中一些感人淚下的故事之后,才發現之前學習到的只不過是紅旗渠艱辛建設的冰山一角。除險敢死隊、婦女突擊隊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大家,使大家心生敬意。林州人民“自立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從挖渠開始就已經深深的烙印在每個人的心里。

隨后,經過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同學們抵達了青年洞。青年洞全長616米,高5米,寬約6米,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挖掘終于竣工。面對這樣偉大的工程,大家不由得在心里為林縣的青年豎起了大拇指!漫步在蜿蜒的渠岸上,腳底下都是當年先輩們砌得整整齊齊的石岸,它們都是會說話的歷史。一路上不斷會看到懸崖峭壁上先輩們奮斗過的遺跡,“鐵姑娘打釬”“凌空排險”“劈開太行山”“創業洞”“青年洞”等。每一個地方都會有不為人知的血淚,每一次的回顧都使隊員們的心靈得到升華,正如團隊中的隊員所說:“這都是沉甸甸的歷史。”幾代人把他們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紅旗渠,甚至為此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同學們不禁為中華民族有這樣的優秀青年而驕傲,因為有他們這樣的榜樣,我們才會走得更遠,他們的精神永遠是大家前進路上的指路明燈。


在青年洞同學們有幸找到當初參與修建紅旗渠的老人盧雷云,盧爺爺熱情地為大家講解了當初的故事。他家住林州市盤陽村,老人每每提及修建紅旗渠的故事,都不禁為之動容。學生:您有哪些記憶深刻的紅旗渠故事嗎?盧老:我們這兒歷代缺水吃,當時剛剛解放,在毛主席和黨的號召下,林縣的男女老少都參與到了紅旗渠的建設當中,那時沒有技術也沒有錢,五六百斤的大石頭都是人們用肩膀扛出來的,缺火藥自己造,缺石灰自己造,真的很艱苦。學生:你們當時修建紅旗渠的時候有什么報酬嗎?盧老:毛主席當年帶領我們白手起家,打日本也要錢,打蔣介石也要錢,還借了蘇聯好多外債,當時啥都沒有,我們連飯都吃不飽還求什么報酬,當時人們就一個念想就是建成這條水渠,讓子孫們有水吃。學生:現在紅旗渠影響力很大,每天來的人也很多,你們會不會為紅旗渠這個水利奇跡而自豪?盧老:自豪是有的,紅旗渠通了,水來了,莊稼就長得好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一提到紅旗渠我首先感到的是心疼,因為當時條件的艱苦程度是你們無法想象的。

這一天的感動伴著汗水,同學們告別了紅旗渠,結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回程的車上,透過車窗,望著蜿蜒于太行山間的紅旗渠,經過雨后的洗滌,它更加清晰地印入每個人的腦海。紅旗渠大家帶不走,能帶走的是紅旗渠背后所承載的屬于那一代人的“紅旗渠精神”。作為研究生,則更加需要繼承這樣的精神,并有責任將這份精神長久地傳承下去,使“紅旗渠精神”留存于每一個時代。為宣傳、弘揚紅色傳統精神,從自身做起,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