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招生簡章 | 國家藝術基金《賦能城市更新與文化旅游藝術設計人才培訓》項目報名開始了!
- 2024-05-27
- 來源:《賦能城市更新與文化旅游藝術設計人才培訓》項目組
- 作者:《賦能城市更新與文化旅游藝術設計人才培訓》項目組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開啟跨學科藝術設計探索之旅
在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城市更新與文旅發展成為備受關注的領域之一,渴望新鮮血液和創新思維的注入。藝術與科技、人文、設計等多個學科交叉融合,無論你是公共藝術、工業設計、形象設計、時尚設計、視覺傳達、城市文化、文化旅游、城市規劃設計還是環境藝術等專業......《賦能城市更新與文化旅游藝術設計人才培訓》項目培訓課程為渴望發現創意靈感與實踐機會的你而打造!
培訓內容突出跨學科屬性,不同專業背景的伙伴共同探索城市(Urban)、文旅(Cultural)、藝術(Art)、設計(Design)的奇妙碰撞,探索如何將傳統藝術技巧與時尚文化、工程等結合。培訓課程中,將有機會與行業大師面對面交流,學習獨家經驗和智慧。《賦能城市更新與文化旅游藝術設計人才培訓》項目不僅提供了學習的平臺,更是一次探索城市未來、助推藝術迭代、實現設計夢想的旅程。
培訓內容與目標
學科交叉的課程設置
本項目課程融合藝術設計、城市規劃、文化旅游等多個學科領域,學員將收獲跨學科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模式,以更全面的視角理解和參與城市更新與文旅發展。
實踐導向的教學模式
結合案例分析和現場考察,本項目將帶領學員深入城市更新的一線,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與專業人士互動交流,學員在實踐中學習,快速提升設計實戰能力。
高水平的師資團隊
師資團隊由來自頂尖藝術院校、行業協會及設計機構的專家組成,分享最前沿的設計理念和國際案例,幫助學員拓寬國際視野,把握全球藝術設計最新動態。
理論與實踐雙重目標
致力于培養學員的創新意識和設計思維,使其能夠在城市更新與文旅發展中提出獨到見解和創新的解決方案。通過系統訓練和實踐,幫助學員熟練掌握藝術設計專業技能,并在實際工作中運用自如,有效推動項目落地實施。鼓勵學員在學習期間建立廣泛的專業網絡,助力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也為未來職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項目實施背景
城市更新已成為當代城市規劃和發展的重要議題,藝術設計作為城市文脈和精神的載體,對于提升城市品質、增強文化自信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文化旅游作為新興的經濟形態,逐漸成為推動城市更新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推出《賦能城市更新與文化旅游藝術設計人才培訓》項目,旨在通過系統的學習和實踐,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藝術設計人才,為城市更新和文旅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擁有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建校65年來,圍繞服裝服飾,以設計學為龍頭,在服裝服飾文化、服裝服飾傳承與創新設計、服裝新材料和高性能服裝、產品與數字化媒體設計等領域的理論研究及應用形成獨特優勢,藝術設計和文化理論研究等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學校形成“以藝為主,服裝引領,藝工融合”的辦學特色,緊密圍繞“高水平特色型大學”的總體辦學方向和定位,大力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堅持教學研究和實踐應用相結合,服務國家和首都時尚設計產業及文化創意產業。
國家藝術基金介紹
本項目為國家藝術基金、彩票公益金資助項目。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藝術基金(英文名稱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英文縮寫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榮藝術創作、培養藝術人才,打造和推廣精品力作,推進藝術事業健康發展的公益性基金。國家藝術基金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尊重藝術規律,鼓勵探索與創新,倡導誠信與包容,堅持“面向社會、公開透明、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工作原則。
培訓安排
(一)培訓時間
▲集中培訓:30學天,培訓時間為2024年7月10日——8月8日。
▲學習方式:包括課堂授課、研討、考察實踐等。
▲學習任務:開學儀式;完成課程三個模塊的學習、研討和考察實踐;完成調研報告或藝術設計作品;參加“藝術設計賦能城市更新與文化旅游高端論壇”,展示交流培訓成果;結業儀式。
(二)培訓地點
▲ 集中授課地點:北京市朝陽區櫻花東街甲2號北京服裝學院
▲ 項目交流、采風、創作等藝術實踐地點:北京
(三)培訓課程

(四)師資力量
師資團隊由高校優秀教師、國家和地方行業學(協)會的專家、設計單位及企業的領導及專家,組成多視角、專業性和實踐性兼備的師資團隊。
師資簡介(部分)
于化云
北京城市規劃學會秘書長
孫小榮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張 鵬
中國文協文旅委員會副秘書長
朱國強
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江蘇大運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蘇省網絡視聽協會副會長
惲 爽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院副院長、黨總支副書記
王崇烈
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更新規劃所所長
白 冰
中國中元國際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
劉 京
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技術總監
張石紅
北京清尚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劉愛利
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文旅部青年專家)
李雪飛
對外經貿大學副教授(文旅部青年專家)
張玉安
《藝術設計研究》副主編
李 軍
北京老故事文旅集團董事長
車 飛
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
馬天羽
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
郭瑞萍
北京服裝學院教授
楊志
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
注:以上課程安排、教師和實地考察學習的內容,如遇疫情等突發或其他不可抗力情況影響可能會有變更,以實際開課課表為準。
(五)結業考核
學員須在培訓期間認真參訓學習,保證學習時間,嚴格考勤。完成學習任務,結合工作實踐完成指定案例的藝術設計創作(或文旅新場景調研報告或規劃方案)一份。學員完成全部課程并考核合格后,獲得由國家藝術基金頒發的結業證書。
(六)培訓費用
本項目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參加培訓學員在培訓期間的往返培訓地點一次性交通費、培訓期間的食宿、學習費用均由項目主體北京服裝學院承擔。
招生及錄取
(一)培訓班人數:25人。
本培訓項目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面向全國招生,擇優錄取學員25名。
(二)招生范圍:相關行業管理人員和藝術設計人員。
1.專業人員:
對城市更新、文化旅游有強烈興趣,有較好專業基礎的設計人員、研究人員、相關領域高校教師、相關行業專業人員等。
2.行業管理人員:
面向全國城市更新、城市文化和旅游系統相關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特別是負責城市更新、美麗鄉村建設、文化旅游事業規劃和建設,負責城鎮特色形象開發和傳播工作的相關人員。
(三)報名條件:
學員應熱愛祖國、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德才兼備,恪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擁有藝術、設計、建筑、環境、園林、旅游和管理等相關專業的碩士及以上學歷,或者具備10年以上城市文化旅游事業規劃和建設、城鄉人文生態創新和鄉村文化振興事業,城鎮特色形象設計開發和傳播的相關管理和從業經歷;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周歲。
(四)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優先錄取:
1.在本行業具有一定影響力,獲得省級以上獎項或承擔省級以上研究課題且成果較為突出的;
2.取得本專業副高級(含副高級)以上職稱的;
3.取得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或連續從事本行業工作滿10年以上,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
(五)錄取方式:
報名截止后,項目組將組織專家按照國家藝術基金相關規定,擇優預錄取,預錄取名單上報國家藝術基金管理辦公室審核通過后備案錄取。
錄取結果將以電話、郵件通知錄取人員,并將公布于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官網。收到錄取通知后,請在3個工作日內以郵件方式回復“學員xxx確認收到《賦能城市更新與文化旅游藝術設計人才培訓》項目錄取通知并將準時報到參訓”,未回復者視為自動放棄錄取資格,錄取依次遞補。
報到時間、地點:以錄取通知信息為準。
報名事項
(一)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2024年6月10日24:00前(以收到郵件時間為準,逾期不予受理)。
(二)報名要求
(1)復印身份證正反面及準備個人2寸免冠標準照;
(2)填寫《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賦能城市更新與文化旅游藝術設計人才培訓》項目學員報名表(文末下載報名表);
(3)符合報名條件的相關支撐材料(最高學歷證書、最高學位證書、職稱證書、作品入選及獲獎證書等復印件);
(4)能夠體現本人學術能力、創作水平的材料(工作時長證明、省級以上獎項或承擔省級以上研究課題成果、本專業副高級(含副高級)以上職稱證明、獲獎證書、發表論文及專著、與培訓內容相關的藝術設計作品集等)。
(三)提交方式
(1)初審一律采用電子版報名,請對照要求認真準備。請使用正式掃描件,將所有材料打包壓縮后以郵件附件形式發送至指定報名郵箱523009940@qq.com,郵件名稱及壓縮包請命名為“國家藝術基金報名材料+所在城市+姓名”。報名材料一經提交概不退還,請自行做好材料備份。
(2)正式錄取人員需提交紙質版報名材料(一式兩份)用于備案,請于培訓報到時現場遞交。
(四)咨詢電話
北京服裝學院:孟老師13611376289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櫻花東街甲2號
郵編:100029
注意事項
1.每位學員應保證所提交的證明材料真實有效,若有弄虛作假行為將取消錄取資格,并追究其相關責任;
2.雙方本著誠信的原則,凡參加本項目的學員,均視為已確認并遵守招生簡章的各項規定。學員在培訓期間的管理按國家基金藝術人才培養有關管理條例執行。同時學員與項目主體簽訂培訓期間管理協議,項目主體對培訓成果作品有展覽、研究、攝影、錄像、出版、發布等使用和宣傳權;
3.請關注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官方網站,便于查收重要訊息;
4.本招生簡章最終解釋權歸項目主體北京服裝學院。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