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榜樣力量 | 劉莉老師:傳承創新,智造未來
- 2025-02-25
- 來源: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
- 作者: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編者按:
為充分發揮榜樣引領作用,激勵廣大師生見賢思齊、對標先進,北京服裝學院將在官微陸續推出教師育人故事和學子求學歷程,展示教師忠于教育事業、踐行育人使命的感人事跡,呈現廣大學子爭做青年先鋒的生動實踐,進一步匯聚奮進力量,助推學校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劉莉,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長聘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得國家級人才青年學者獲得者、北京高校優秀共產黨員、青年北京學者、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首都勞動獎章、北京榜樣、首都最美巾幗奮斗者、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個人、“紡織之光”年度教師等人才稱號和獎勵。帶領團隊獲得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中國冰雪聯合攻關單位等稱號,以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二等獎等獎項。
在新時代浪潮中,智能制造與高新技術領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劉莉教授以卓越的科研能力與執著探索的工匠精神,帶領團隊在智能制造與高性能服裝領域開辟出創新之路。從2022年北京冬奧會與冬殘奧會的“科技戰袍”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睡眠保障系統”,從冰雪賽場到數據引擎,團隊以科技為筆、匠心為墨,書寫中國“智”造助力國家戰略的華章。





劉莉所獲得的部分榮譽證書
科技加持:提升運動服裝“戰斗力”
自2019年起,劉莉帶領團隊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以科技為引擎,為國家隊冬季運動服開展科技攻關。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團隊為中國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樣滑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9支國家運動隊研發訓練比賽服,助力中國代表團總成績中的5金2銀2銅。比賽服解決了“快、護、暖、美”四大關鍵技術難題,為中國冰雪健兒披上國產“戰衣”,實現超世界水平的中國造。





訓練比賽服設計成品展示
在研發過程中,劉莉帶領團隊走遍全國10個國家運動基地,完成22支運動隊400余名運動員的體型測量,構建運動員體型數據庫。這些詳實的數據不僅提高了運動員訓練比賽服裝的合體性,也為后續研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團隊還聯合紡織科學、材料學、空氣動力學、體育科學等多個領域專家,跨學科協同創新,解決比賽服減阻、合體性設計和性能評測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在面料研發方面,團隊研發了幾十種減阻面料,用于不同運動項目;利用風洞實驗室進行大量實驗,反復測試不同面料和剪裁方案的效果,最終實現多個項目比賽服的最大減阻率超過10%的目標,為運動員的成績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風洞測試
傳承創新:用科技講述中國文化
除了追求技術和性能上的突破外,劉莉還十分重視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服裝設計之中。她深知,服裝不僅是運動員的戰袍,更是展現國家文化和民族自信的重要載體。
在花樣滑冰比賽服設計過程中,團隊巧妙地運用中國傳統刺繡、印染技藝,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打造出了一系列風格多元,既充滿科技感又兼具深厚文化底蘊的作品。從隋文靜、韓聰《Rain in black eyes》《碟中諜2》,到金博洋《曙光》,再到王詩玥、柳鑫宇《Trouble》與《Blue Suede Shoes》,彭程、金楊《夜宴》,有的以東方美學為根基,彰顯傳統文化魅力;有的則在借鑒西方藝術元素的基礎上,融入中國傳統工藝的精巧構思,實現文化的碰撞與交融。這些精美比賽服的背后,正是劉莉團隊無數次的嘗試與修改。在每次設計之前,團隊都會仔細聆聽音樂、溝通交流,充分理解運動員需求,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個性化定制,在設計圖樣、制作裸服、鑲鉆裝飾,每個環節都力求完美。

團隊研討比賽服設計




比賽服設計圖及成果展示
逐夢新程:智造助眠與數據賦能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與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劉莉迅速轉向2024年巴黎奧運會。這一次,他們不僅為國家隊提供高性能比賽服,還為運動員睡眠質量提供科技保障。
在備戰巴黎奧運會期間,劉莉團隊聯合慕思集團設計生產“無差別睡感睡眠裝備”,通過3D間隔織物與人體工學分區設計,使便攜床墊減重30%的同時保持支撐性能,為運動員提供了便攜式睡眠解決方案。這種“需求導向、技術輻射”的研發邏輯,體現了團隊服務國家戰略的全局視野,更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了中國“智”造的實力和風采。


睡眠裝備設計圖及成品展示
在巴黎奧運會結束后,劉莉帶領團隊協同多學科力量,深入開展服裝人體科學、服裝智能與數字化等前沿領域研究,全力以赴推進中國人體數據庫建設,探索以數據為驅動、以科技為支撐的服裝智能制造新路徑。
“0.01秒可能決定獎牌歸屬,而我們的任務是將科技潛力轉化為這毫厘優勢。”劉莉常以這句話激勵團隊?;仡欉^往奮斗歷程,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工匠精神。面向未來,她將繼續帶領團隊在服裝科技領域深耕細作、不斷創新,在中國“智”造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