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通識教育 助力成長 |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新開公選課推介
- 2024-08-30
- 來源:教務處
- 作者:教務處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又是一年秋來到
新開公選課如期而至
同學們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
這些課程的魅力
走進CMF設計師
學分:1 學時:16
問:什么是CMF設計?
答:CMF是Color—Material—Finishing的縮寫,即顏色、材料、表面處理三者的有機結合。CMF設計過程是工業設計的一個基本部分,是工業產品設計中將色彩、材質和工藝作為設計元素的一種方法。確定最合適的材料和表面工藝來確保最佳的產品性能,是CMF設計的核心工作,只有當視覺審美和產品功能達到完美平衡,產品才能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因此好的CMF設計要考慮用戶心理、功能需求、產品色彩與材質的情感性,及其和人們的心理聯系性。
問:為什么CMF設計師對于企業越來越重要?
答:近些年,CMF可謂火遍工業設計圈。一方面,在國外,CMF設計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崗位,影響著工業產品設計的成功與否。近些年,隨著工業設計的崛起,越來越多企業認識到CMF設計師的重要性,CMF設計師待遇也逐步提升。另一方面,產品顏值是消費者決定購買產品的一個非常關鍵因素。新時代產品更新迭代,也以外觀的CMF創新迭代最為頻繁。目前CMF設計主要核心行業是汽車、家電、手機等消費電子三大行業;泛核心行業則是家居、服裝、包裝、化妝品、醫療、箱包、鞋帽、材料、設備等行業。各個行業產品迭代的加速,也使得企業對于CMF設計師的需求增加。
問:本課程能使學生獲得哪些知識?
答:課程將使學生了解CMF設計師在整個設計產業界的作用,CMF設計對工業化生產中的積極意義,以及產生的設計職業需求,了解和掌握CMF設計在工業化產品設計中的設計流程和設計方法,從而更好地洞悉現代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
授課教師簡介

聶茜,副教授,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工業設計專業主任,設計學工業設計和色彩設計方向碩士導師。主要教授《CMF設計》《設計程序與方法》《創意產品設計》《企業專題設計》等專業課程。致力于CMF趨勢與產品CMF設計課程教學與科研工作,擁有近10年本科《CMF設計》課程教學經驗以及研究生《產品CMF設計研究》課程教學經驗。產學研經驗豐富,先后與蘇泊爾集團、愉悅集團、潤米集團、美國杜邦Tyvek、日本YOPU公司等知名企業合作舉辦設計工作營、設計沙龍等。所帶研究生多次榮獲上海汽車設計比賽CMF賽道入圍獎。
刺繡藝術與創意手作
學分:1 學時:16
問:學習刺繡藝術會不會很難?
答:刺繡藝術是一門傳統的紡織工藝。傳統刺繡講究畫繡結合,通過對表現對象細致入微的刻畫,追求惟妙惟肖的藝術境界。因此,學習刺繡藝術需要耐心和專注。隨著生活方式的發展變化,現代刺繡也在追求多元化表達,如刺繡題材、表現形式以及與新材料的混搭融合等方面,都在不斷發展創新。希望同學們拿起針線,享受刺繡過程,變身刺繡手作藝術家。
問:刺繡在我們的家居、服飾等時尚產品中有何應用?
答:刺繡工藝賦予家居,特別是時尚服飾產品無與倫比的手工溫度和質感。通過對各種刺繡針法的學習,同學們可以將刺繡工藝與創意手作充分結合,制作刺繡裝飾畫、刺繡燈飾等家居飾品,也可以將刺繡和時尚配飾結合,設計制作個性化的胸針、項鏈等。
問:本門選修課開課目的是什么?
答:本課程目的是為對刺繡手作感興趣的同學提供一個學習機會,通過課程學習愛上刺繡。在繁重的學習之余,沉淀下來,感受手作的樂趣,釋放壓力,享受寧靜與專注的時光。通過一針一線的創作,制作一些時尚有趣的刺繡作品。在欣賞作品和制作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刺繡藝術的魅力,體會刺繡創作的樂趣,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授課教師簡介

鄧曉珍,材料設計與工程學院紡織品設計專業副教授,中國流行色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織錦分會會員。性格平易近人,樂于與學生交流互動,善于啟發學生閃光點。研究方向為紡織品色彩與圖案設計、數字化刺繡藝術與時尚產品設計;主要研究領域為紡織品開發及終端時尚產品整合設計。參與或承擔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和校級科研項目。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二十篇學術論文,出版專著《服飾圖案設計》《紡織品色彩設計》。
服裝設計思維與方法
學分:1.5 學時:24
問:課程的目的是什么?
答:該課程幫助服裝專業同學查缺補漏,掌握設計方法,完善主科學習任務;幫助其他專業同學提升設計思維,了解服裝設計。
問:課程的形式是什么?
答:課程形式豐富,老師的講解中會有大量視頻圖片案例,每個環節層層遞進,需要同學們參與互動,有討論也有課后小的訓練任務。整體氛圍輕松活躍,幫助大家尋找松弛感。
授課教師簡介

鐘鳴,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針織服裝設計、藏族服裝設計、服裝設計與創新、服裝設計與管理。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奧運裝備工作組成員,中國認證生涯規劃咨詢師(中級),中國職業生涯中級指導師(創新創業方向),秘魯國際青年設計師大賽評委,英國Design Plus趨勢手稿設計師。
印花圖案設計與應用
學分:1 學時:16
問:請簡要介紹一下課程。
答:本課程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講練結合等方法,使學生了解掌握印花圖案設計方法,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課程內容包括流行圖案風格歸納、重復圖案設計與制作、自然風格圖案設計制作、幾何紋理圖案設計制作等。主要以Photoshop軟件工具完成圖案設計,結合流行趨勢,把植物、動物、幾何、人物等主題圖案通過Photoshop電腦軟件及手繪與電腦軟件結合設計的手法,形成自然風格花卉、柔焦紋理、飽滿幾何藝術、經典條格紋的鋪滿式印花圖案,運用到服飾品之中。
問:課程的考核方式如何?
答:課程根據隨堂作業結合學習情況打分,作業會盡量在課堂內完成,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壓力。
授課教師簡介

常樂,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助理教授,藝術學博士。主要從事民族服飾及圖案藝術研究。參與包括省部級、校級研究課題的多個研究項目,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和國際會議論文,參與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
AIGC潮玩創新設計
學分:1 學時:16
問:如果沒有3D設計能力,可以選擇本課程嗎?
答:課程旨在引領學員通過前沿AI生成內容(AIGC)工具,探索并實現潮玩設計的無限可能,聚焦如何運用智能設計軟件和平臺,解鎖創意新維度。在老師悉心指導下,掌握一系列高效設計策略與技巧,從概念構思到視覺表現,逐步構建出獨具個性的潮玩形象。課程將提供一個創新實踐的舞臺,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釋放創意思維,最終呈現令人眼前一亮的潮玩設計方案。
問:如果沒有設計相關的專業背景,可以完成最終的設計方案嗎?
答:本課程將講授如何使用先進的人工智能圖形創作(AIGC)工具快速生成設計原型,并且深入了解潮玩文化精髓及其發展趨勢。課程將從零開始講授AIGC工具使用方法,使同學快速掌握設計技巧。此外,還將深入了解潮玩背后的文化意義與最新趨勢,激發同學靈感與創造力,幫助同學設計出具有深層文化價值的作品。鼓勵同學們展現個性與專業特色,結合潮流元素和個人審美偏好,創作出獨一無二的潮玩設計。除了AIGC工具的應用外,課程還將涵蓋設計思維、色彩搭配、材質選擇等多個方面,全面提升同學們的設計能力。通過實際操作案例,加深對AIGC工作流程的理解,并在實踐中不斷磨練和完善設計技能。
授課教師簡介

王濤,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虛擬時尚設計方向助理教授,北京服裝學院虛擬仿真實驗室負責人,人類工效學基礎實驗室科研團隊成員,敦煌珠寶品牌寶相笙主理人。參與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服裝服飾裝備設計制作項目、央博文化溯源大展NPC服裝服飾設計項目、中國時裝周數字品牌發布設計項目。作品入選第一屆威尼斯元宇宙雙年展、第四屆中國設計大展等。主要致力于潮流藝術設計和人工智能與時尚應用范式研究。

張帆,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工業設計專業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用戶體驗與交互、智能設計。承擔北京市屬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優秀青年人才項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北京市教委科技面上項目等,指導學生獲得iF、Red dot、DIA等國際獎項。
產品設計表達
學分:1 學時:16
問:如果沒有繪畫基礎,是否可以跟上課程進度?
答:本課程針對繪畫零基礎同學開設,會從線條如何畫開始講起,到基本透視原理和簡單產品繪制等。有一定繪畫基礎的同學也可以參加,課堂會根據學生情況進行調整。
問:最后結課作業要求會不會很難?
答:由于同學繪畫基礎水平不一致,只要按照課程要求認真完成規定數量的作業,會根據大家自身水平的提高進行打分。老師通過作業看出大家是否在用心完成作業和練習,即便成品效果不完美也會耐心指導。希望同學們把基礎打扎實,課后可以根據興趣繼續練習。
授課教師簡介

蘇藝,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產品設計(生活方式設計)專業專任教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碩士、博士,碩士研究方向為交通工具設計,博士研究方向為小微企業產品開發中的工業設計策略研究。曾為各類國際知名企業、國內科研院所、央企及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提供產品研發與各類設計服務,設計實踐主要內容為智慧出行產品、電子消費產品、公共設施設計、展示設計、文創產品設計等。作品曾參加米蘭設計周、柏林IFA、北京國際車展等國內外展覽。
三維掃描儀體驗與試用
學分:1 學時:16
問:我們能在這門課上收獲什么?
答:在這門課上,將會掌握手持式三維掃描儀及桌面式三維掃描儀的基本操作,以及對于掃描出的點云模型的基本處理步驟。通過課程學習,會獲得完整的三維掃描模型。同學們可以攜帶想獲取數字模型的物品前來上課。
問:這門課程怎么學?
答: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只需跟隨老師指導,開展掃描實操與模型處理。本門課程會通過考勤、課堂表現及最終的模型效果進行成績評定。
授課教師簡介

嚴妍,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助理教授,博士畢業于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研究方向為人因工程與用戶體驗、可穿戴產品設計。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EI/北大核心論文6篇,獲得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8項。作為主研人員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社科重大項目、湖南省重點計劃項目等,并與華為、OPPO、VIVO、字節跳動、安克等企業開展多項研究與設計合作項目。
運動康復原理及運用
學分:1.5 學時:24
問:本門課程是否需要一定的專業基礎才能學會?
答:課程圍繞人體解剖結構為學員提供所需要的背景知識,內容不需要有前置的課程即可學會。
問:本門課程是否需要一定的動手能力?
答:課程在規劃中安排了一定的實操學習內容,涉及康復原理及應用,在運動前的損傷預防與運動中突發損傷的康復都是相關內容,為此聯合了國內知名康復團隊進行協作授課。
問:課程對我們未來的職業發展是否有幫助?
答:課程涉及人體損傷康復知識,能拓寬同學們的思維,便于設計專業相關同學更好參與人體穿戴產品的功能性設計研究。
授課教師簡介

楊子涵,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助理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博士,首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后,美國普渡大學西拉法葉分校健康與運動機能系訪問學者,國家女子曲棍球隊康復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運動裝備設計、柔性可穿戴產品、運動生物力學。
設計思維與創新
學分:1 學時:16
問:課程安排以及結課作業是什么形式?
答:課程通過案例分析和實際項目,學生將理解和應用設計思維于解決實際問題。課程特色在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供多種創意設計工具和資源,強化實際操作能力。結課作業會以小組設計項目進行,最終以ppt展示設計過程。
問:本課程能使學生收獲什么?
答: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設計思維能力,提供創意設計方法分享。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探討設計思維本質,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的創意思考能力。課程將在設計形態學的基本邏輯上,介紹不同方向的設計方法,通過案例分析,深入剖析成功的創意設計案例,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到更多經驗,激發創意靈感。
授課教師簡介

岳菲,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助理教授;皇家藝術學院產品設計系碩士,清華大學設計學博士,哈佛大學聯合培養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設計形態學研究與應用、生物材料研究與應用。
可持續時尚與職業發展
學分:1 學時:16
問:課程有沒有專業要求,是否需要設計基礎?
答:課程面向全校所有專業,不需要設計基礎,歡迎不同學院的同學選報。也期待通過這門課程,能夠在北服打造一個跨學科的可持續時尚學習交流平臺。
問:課程主要學習什么內容?
答:課程聚焦可持續時尚,遵循“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邏輯框架,從職業發展角度,幫助學生搭建從材料工藝到設計生產,再到消費與傳播的知識體系。透過創新創業案例,幫助同學們實現知識轉化,提升職業競爭力。
問:這門課程如何助力職業發展?
答:當下,ESG人才炙手可熱。通過本課程學習,可以幫助同學們開闊視野,了解行業與職業發展新趨勢,激發創新創業動力。課程也可以助力大家踐行可持續生活方式,以更好的狀態迎接職業挑戰。
授課教師簡介

吳琪,時尚傳播學院副教授,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佳默老師。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畢業后執教于北服,致力于時尚傳播教學研究,主要方向是時尚媒體、公關與寫作、服裝社會心理學。從CSR到ESG,多年來一直關注時尚領域可持續發展,致力于生態教育、環保創意推廣方面的實踐工作。期待在課上遇到更多同路人,一起探索可持續時尚的未來。
合唱訓練與作品賞析
學分:1.5 學時:24
問:通過本課程能夠收獲什么?
答:(1)音樂知識與技巧:通過合唱訓練,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巧,包括音準、節奏、發聲方法、樂理知識等;(2)合唱技能:著重培養學生合唱技能,包括聲部間協調與合作、音色融合與統一、情感表達與傳遞等;(3)藝術修養:通過合唱訓練,提升學生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欣賞和理解音樂作品。
問:授課內容有哪些?
答:(1)基本音樂知識:包括音準、節奏、和聲等音樂基礎理論的學習,這些知識是合唱表演的基礎;(2)發聲方法與技巧:教授學生正確的發聲方法,如何運用氣息控制、音量調節以及音色變化等技巧,以達到更好的合唱效果;(3)合唱曲目學習與排練:選擇適合學生水平的合唱曲目,進行分聲部學習和整體排練。通過不斷練習,使學生熟悉曲目旋律、節奏和情感表達;(4)合唱技巧與團隊協作:重點培養學生之間的默契配合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聲部之間的協調、音量平衡和音色融合等訓練,實現整體的和諧統一。本課程優秀學員將有機會參與合唱演出及比賽。
授課教師簡介

曲悅,時尚傳播學院表演專業教師,青年女高音,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曾獲全國第十屆推新人大賽金獎、(香港)國際歌劇比賽優秀獎、亞洲國際聲樂歌劇比賽優秀獎。曾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大型聲樂作品《大地安魂曲》。在柴可夫斯基經典歌劇《葉普蓋尼.奧涅金》、莫扎特歌劇《女人心》等多部歌劇中飾演主要角色。作為特邀嘉賓在國際單簧管音樂節上演唱意大利作曲家卡契尼《圣母頌》。受邀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建團60周年系列活動,并與著名單簧管演奏家、教育家車兆鑫教授合作演繹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山巖上的牧羊人》。受邀在日本近現代藝術歌曲音樂會中演唱經典日語藝術歌曲。曾參加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德國舒曼音樂學院以及意大利國立音樂學院舉辦的大師班。在俄羅斯大使館文化中心演唱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等作曲家的俄語藝術歌曲。受邀參加深圳大劇院2012新年音樂會。曾參加央視CCTV2財經頻道相關節目錄制。多次成功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
當代青春電影研究
學分:1.5 學時:24
問:這門選修課有意思嗎?
答:本門課教學風格風趣幽默,通過對電影的分析,能夠了解更多關于歷史、文化、藝術、哲學和社會學的相關知識。能夠透過表象看本質,尋找規律,掌握分析方法和各種現代性理論,拓展作為文科生或藝術生的視野。
問:這門課有哪些出乎意料的知識點?
答:青春是被建構出來的一個時間和生命概念。青春的情緒、感受、認知體現了人類進入現代社會的一種運作機制。
授課教師簡介

韓雪巖,美術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兼任教育部學位中心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評估專家、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現當代設計史、藝術史。出版《哈爾斯:17世紀荷蘭肖像畫大師與哈勒姆畫風》《格哈德·里希特:時代的圖像》等專著和譯著6部,在《裝飾》《美術與設計》《中國美術》《美苑》《藝術設計研究》等各類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連續14年獲得“北京服裝學院十佳教師”榮譽。
數據分析與統計
學分:1.5 學時:24
問:學習數據分析有什么用?
答:通過掌握數據分析技能,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時尚市場的動態和趨勢,精準把握消費者需求和偏好。不僅幫助設計師創作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還能支持品牌在營銷策略、庫存管理和銷售預測等方面做出更科學的決策。此外,數據分析還能提升學生在大數據時代的競爭力,使他們在就業市場中具備更強的優勢。
問:數據分析與統計學的關系是什么?
答:數據分析與統計學有著密切的關系。統計學為數據分析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方法工具,包括假設檢驗、回歸分析和方差分析等。這些統計方法幫助數據分析師理解和解釋數據背后的模式和關系。同時,數據分析利用統計學的原理和技術,將復雜數據轉化為有用信息,以支持決策和預測。因此,統計學是數據分析的核心組成部分,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數據驅動的洞察和決策。
授課教師簡介

陳方媛,助理教授。2022年9月博士后出站調入學校文理學院,從事數學教學科研工作。在科研方面,研究不同微分方程模型的動力學行為及分支問題,發表論文18篇,其中SCI收錄12篇、EI收錄1篇。近5年來,主持北京市科協青年人才托舉項目、北京服裝學院新進青年教師項目等;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首都衛生發展科研專項等多個科研項目。在教學方面,獲評北京服裝學院第十四屆“我愛我師”十佳教師。
有氧拉丁
學分:1.5 學時:24
問: 課程內容是否適合初學者?
答: 有氧拉丁公選課非常適合初學者。課程設計從零開始,逐步引導學生學習基本的舞蹈步伐和身體協調性。通過簡單的動作和重復練習,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并逐漸提升舞蹈技巧。無論學生之前是否有舞蹈經驗,都能在課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
問: 課程對提高學生的哪些能力有幫助?
答: 有氧拉丁公選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舞蹈技能,還能增強身體協調性、節奏感和音樂理解能力。通過舞蹈的學習和表演,自信心、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也會得到顯著提升。舞蹈是一種全身心的藝術形式,能夠促進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
問: 課程的授課方式是怎樣的?
答: 有氧拉丁公選課采用互動式教學,結合理論講解和實踐演練。課程中,教師會先介紹舞蹈的基本知識和技巧,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分組或個人練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模仿、練習和反饋來提高舞蹈技能。此外,課程中還會安排一些小型的舞蹈展示,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進步。
授課教師簡介

王凌瑞雪,文理學院體育教師,教授有氧健身操等課程。北京體育大學舞蹈表演專業藝術學學士,北京師范大學體育教學專業體育碩士。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榮獲表演項目綜合類一等獎,第十四屆北京市舞蹈大賽中獲專業青年組表演三等獎。
同學們可查看下方北京服裝學院2024—2025
學年第一學期全部線下公選課信息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