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服裝學院是一所有著深厚家國情懷和鮮明辦學特色的時尚高校。學校前身是1959年2月創建的北京紡織工學院,1961年7月更名為北京化學纖維工學院,1987年2月改擴建為北京服裝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公辦服裝高校。1998年,學校劃歸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轉為藝術院校,2020年明確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學。 詳情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 我的育人故事 | 田園:從課堂到心靈的聯結
- 2024-09-03
- 來源:黨委教師工作部
- 作者:黨委教師工作部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鞏固“師德集中學習教育”成果,進一步推動黨紀學習和師德教育走深走實,黨委教師工作部組織開展“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育人故事宣講活動,并推出來自各教學單位9位教師的育人故事,展示我校教師忠于黨的教育事業、踐行教育家精神的生動實踐和感人事跡,詮釋師德內涵、弘揚楷模風范,推動形成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爭做先鋒、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材料設計與工程學院 田園
材料設計與工程學院藝術與科技專業助理教授。自2018年8月參加工作至今,連續擔任藝術與科技專業班主任,致力于紡織品設計的跨學科研究。主授《創新織物設計》《針織工藝與設計》《跨專業聯合創新設計》等課程。指導學生多次獲得優秀畢業設計和論文,并在各級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榮獲2021、2023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023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優秀出版物專業類三等獎,課程榮獲校本科優質課程展二等獎;連續三年獲校教書育人獎,連續兩年獲校“優秀指導教師”稱號;獲校師德考核優秀及“十佳暨優秀班主任”稱號。發表多篇教研論文,著有1本專著,1門大學線上慕課。主持2項市級教改和1項校級教改項目,參與6項各級別教改項目。
教育的力量:從課堂到心靈的聯結
我想與大家分享三個故事,源自教學生涯的真實經歷,飽含著教育的力量和成就感。
種下一顆求知的種子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學校食堂。當時我剛剛吃完午飯,從二層走轉梯下樓,快要下到一層時與一個女生擦肩而過,她突然叫住我問道:“您是田園老師嗎?”當我點頭確認時,她眼中閃現出喜悅的神色:“我是您在B站上的粉絲,是您的視頻課程讓我來到了北服。”
她繼續告訴我,正是通過我的視頻課程,對紡織品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決定報考北京服裝學院。這些視頻是在疫情期間錄制,為了讓無法正常上課的學生們仍然能夠學習,我希望通過生動的視頻形式向他們傳授紡織品設計知識。而她的出現,讓我更堅定了錄制視頻的初衷:希望有更多人了解我們專業的魅力,也讓那些因各種原因無法來到學校學習的同學,能夠通過我的視頻自主探索紡織品和服裝設計領域。
在過去時間里,我錄制了七集《時尚紡織品設計流程》、六集《時尚印花設計流程》、四十多集工業和家用手搖橫機工藝演示視頻,以及四集《針織成型織造》。如今,我還在不斷更新視頻內容,包括采訪專業畢業生、各行業紡織品設計師的視頻。盡管粉絲數量目前只有五千多人,但每位粉絲都與我在我所熱愛的紡織品設計領域建立了聯系和溝通,這給了我巨大的成就感。
在“AI機器軟復制時代的設計基礎教育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分論壇中作專題報告
正是與這位同學在校園的相遇,讓我更堅定了自己的教育使命,更加深刻地意識到,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網絡,我與學生之間建立起特殊的聯結,共同追尋紡織品設計的奧秘,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舞和動力。
打開人生的多彩之窗
第二個故事是關于一位畢業生。她對我的研究方向——紡織品與女性情誼,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于是選擇我作為她的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導師。我們一起閱讀了上野千鶴子、波伏娃的作品以及《看不見的女性》《閨蜜——女性情誼的歷史》等書籍,同時還觀看了戴錦華老師的演講和線上課程。在一次次的討論和學習中,我看到她的想法逐漸發生變化。
起初,她對未來充滿了焦慮,認為自己的生活道路應該是畢業后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子,像她的父母一樣過上平凡安穩的生活。但隨著我們一起深入探討那些關于女性情誼和自我實現的理論,她開始對不同的生活可能性產生了興趣。我們不僅僅讀書和討論,還通過紡織品設計表達女性情誼的獨特意義。這種結合讓她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熱愛。
在一次畢業設計的討論中,她真誠地對我說:“田老師,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和探索,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生活可能性。我不再只想著追求穩定和傳統的生活方式。我希望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也許和我母親的生活會完全不同。”她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和憧憬,那一刻,我被深深打動。
看到她從迷茫到自信,從焦慮到充滿希望,我感到自己作為教師的責任和成就。這不僅僅是教授知識,更是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通過這段時間的共同學習和成長,我們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進步,也在心靈深處建立了深厚的聯系。這種教學經歷讓我明白,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啟發和引導學生去發現他們的人生之路。幫助學生打開人生的多彩之窗,是我作為教師最大的欣慰。

與藝術與科技專業、纖維與時尚設計實驗班同學共同參與2024北服時裝周首次動態聯合展演
點亮一盞自信的燈
第三個故事是關于一位男生。他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經常在課堂上顯得有些局促。我另一個感興趣的研究方向是藝術療愈,我鼓勵他加入我的研究團隊,并幫助組織繪畫療愈活動。起初,他有些猶豫,但在我的鼓勵下,他還是答應了。
在第一次繪畫療愈活動中,他顯得非常緊張,幾乎不敢與其他同學交流。但隨著活動的進行,我發現他對繪畫的理解非常深刻,并且擁有敏銳的洞察力。我給了他一些關于藝術療愈的書籍,希望他能從中找到自信和靈感。漸漸地,他開始在活動中嘗試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見解。
一次,他大膽地分析了一位同學的繪畫作品,從顏色的選擇到線條的運用,他的解讀令在場同學和我都為之驚嘆。那一刻,我看到他的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從那以后,他逐漸在每次活動中表現得更加自信,不僅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引導其他同學進行深入討論。
他告訴我,通過這些活動,感覺自己在幫助他人,內心充滿了力量和喜悅感。他發現自己不僅能通過藝術療愈別人,也在這個過程中療愈了自己,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心。看到他從內向到自信、從膽怯到勇敢的成長,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意義正是發掘每個學生的潛力,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閃光點。

介紹本科生作品展內容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點燃學生內心的火焰,引導他們探索未知的世界。教師可能是一份再普通不過的職業,但可以利用網絡在素未謀面的學生心里種下一顆求知的種子;用歷史上熠熠生輝的女性智慧和情誼為一位焦慮不安的學生打開人生的多彩之窗;用專業的知識和相信他人的信念為迷茫的學生點亮一盞自信的燈,使其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療愈自我。這一個個閃亮的瞬間,正是這份職業對我最大的吸引。在這普通而不平凡的職業中,我與學生們共同成長、一起探索、攜手前行。

受邀在2019設計教育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作報告
相關新聞
重要通知
- 關于以北京服裝學院名義舉辦賽事活動的聲明
25-06-27 - 關于開展2024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的通知
25-05-30 - 關于2024年申請增設新專業的公示
24-08-25
北服視覺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