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精品影视高清无广告播放 ,国产欧美一级A片无码免费下_4K免费播放

您的位置: 首頁 > 北服新聞

字號: A A A

  • 最炫民族風 共繪同心圓 | “北服設計”盛放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 2024-11-23
  • 來源:新時代中國美研究院
  • 作者:新時代中國美研究院
  • 編輯:于思佳
  • 閱讀次數:
  • 11月22日晚,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簡稱“民運會”)在海南省三亞市體育中心(白鷺體育場)開幕。北京服裝學院新時代中國美研究院院長楚艷教授、副院長王子怡副教授、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李昕助理教授,帶領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團隊完成了本屆民運會開幕式服裝設計工作。“北服設計”在海天相連的美麗海南掀起“最炫民族風”。

    微信圖片_20241123123133 微信圖片_2024112312313333.jpg

    第十二屆民運會開幕式入場式

    2 212.jpg

    第十二屆民運會開幕式演出


    多彩錦繡

    共譜命運與共的民族華章

    本屆民運會開幕式文體展演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創作核心主旨,分為上篇“天下一脈”、中篇“中華一體”、下篇“團結一心”三個篇章,包括出場儀式和文體展演兩個環節。壯美的山河畫面、絢麗的民族服裝、精彩的舞蹈表演,共同呈現出一個多彩、和諧、充滿活力的中華民族大家庭。

    3 322.jpg

    迎賓表演《海南歡迎你》

    4 427.jpg

    會旗入場式

    5 528.jpg

    會旗入場——花環方隊

    6 629.jpg

    7 730.jpg

    9 932.jpg

    12 1203.jpg

    13 1304.jpg

    14 1405.jpg

    上篇“天下一脈”文體展演

    15 1506.jpg

    中篇“中華一體”文體展演

    18 1810.jpg

    下篇“團結一心”文體展演


    這是楚艷教授繼2018年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表演服裝設計、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禮儀服裝設計和2023年杭州亞運會開幕式服裝設計之后,再次領銜重大體育賽事的服裝設計工作。在8個月的時間里,楚艷教授帶領團隊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三個篇章、一個入場式、八個節目共56個民族、300多款服裝的策劃和設計工作。

    開幕式服裝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旨深度契合。在前期設計階段,楚艷教授和團隊成員對中國民族服飾文化進行了深入調研和考據,查閱大量文獻、圖片和影像資料,以我校民族服飾博物館館藏文物信息、大量田野調查一手資料為參考,確保能夠最大限度地還原各民族服飾的特征,把握準確性、突出典型性。同時,在保留民族服飾傳統風貌基礎上,融入當代審美與時尚元素,呈現出新時代別具一格的民族美學。

    會旗入場式設計畫稿

    21 2114.jpg

    花環方隊56個民族演出服設計畫稿

    22 2215.jpg

    上篇 “天下一脈” 鹿回頭舞演出服設計畫稿

    23 2316.jpg

    上篇 “天下一脈” 黎族盛裝織錦舞演出服設計畫稿

    24 2417.jpg

    上篇“天下一脈” 芭蕉葉舞演出服設計畫稿

    25 2518.jpg

    上篇“天下一脈” 打柴舞演出服設計畫稿

    26 2619.jpg

    上篇 “天下一脈” 維吾爾族群舞演出服設計畫稿


    多彩的錦繡、繽紛的服飾,是各民族文化集大成的體現。從“甘工鳥”“鹿回頭”的美麗傳說到黃道婆與黎錦的不解之緣,從古樸的貫首衣到明艷璀璨的銀飾盛裝,從浩瀚的海底世界到現代化的航天發射基地……都以豐富的設計語言躍然于服裝之上。巍峨如山般的彝族查爾瓦、宛若朵朵水花的布依族蠟染裙、流光溢彩的亮布、絢爛如虹的艾德萊斯綢……舞臺上,各民族人民載歌載舞,民族服飾元素、文化符號交相輝映,展現了各族人民在綠水青山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共享新時代美好生活的盛世氣象,譜寫了天下一脈、命運與共的民族華章。

    17 1708.jpg

    中篇 “中華一體” 各民族演出服設計畫稿

    28 2820.jpg

    中篇 “中華一體” 彝族查爾瓦演出服設計畫稿

    29 2921.jpg

    中篇 “中華一體” 佤族演出服設計畫稿

    30 3023.jpg

    中篇 “中華一體” 景頗族刀舞演出服設計畫稿


    賡續歷史文脈

    “北服設計”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本屆民運會中的“北服設計”,賡續了歷史文脈,彰顯了服飾文化的傳統之美、民族之美、時代之美,以服裝服飾為載體,推動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31 3124.jpg

    楚艷教授開場前為演員調整服裝

    32 3225.jpg

    李昕老師開場前整理演出服裝


    多年來,北京服裝學院一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耕各民族傳統服飾文化。2000年建設中國第一家服飾類專業博物館“民族服飾博物館”,收藏中國各民族服裝、飾品、織物、蠟染、刺繡等一萬余件,二十世紀早期珍貴民族生活服飾圖片近千幅,被授予“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首都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成為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和民族服飾文化的重要場所。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北京服裝學院師生孜孜不倦地向生活在中國廣袤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學習,從中華各民族文明的深厚底蘊中汲取營養,探索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2012年北京服裝學院獲批“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搶救傳承與設計創新”博士人才培養項目,依托藝術學、民族學的交叉融合,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民族服飾研究和創新設計人才,成為推動民族服飾文化傳承創新、推動各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人才力量。

    中華民族大家庭血脈相連、命運與共,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這種命運共同體的發展歷史和思想意識,在各民族服裝服飾的文脈中得以鮮活地體現,綿延至今。北京服裝學院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民族服飾文化的傳承創新,當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踐行者,生動講好民族團結進步的故事,激發出民族團結進步的磅礴力量。

    光影魔術手拼圖.jpg

    工作團隊與演員合影


    團隊學生名單:博士研究生(張夢瑜,李新惠)、碩士研究生(王琨,許馨予,葉詠藍,溫宇馨,郭靜琪,畢玉)和本科生(高陽,李若妍,孫如灼,趙麟,吳思頤)